来源:人气:175更新:2022-11-19 23:21:23
与我以前看的台湾电影的清新色调不同,影片以现实主义的色调作基地,讲述了台湾中最普通人的故事。小儿子因唆使别人,进入管教所。这个家庭好像因为这一件事,进入到无法逃脱的宿命之中。大儿子跳楼自杀,小儿子女友怀孕,被砍掉手的黑轮爸爸缠着陈爸要钱!
先谈陈爸。陈爸是一名驾校司机,常挂在口边的是“把握时间,掌握方向”!这句话也成为他要求两个儿子的教条,大儿子遵循他的要求,小儿子叛逆。所以,当很多人问他有几个小孩时,他总是回答“一个小孩”。对大儿子的极高期待,对小儿子的极度冷漠也让他在某种意义上,其实是失去了两个小孩。影片的结尾,他和陈妈站在山顶上,导演用仰拍和逆光的角度展现一个普通父亲的无奈。他说,正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驾校教练,为儿子做的也只能是用车将纠缠儿子的菜头杀死!他常常讲,人生就是一条道路,人生需要掌握自己的方向盘,这样才不会失控!在最后,他为了儿子,将自己的人生选择“失控”。
小儿子陈建和。锒铛入狱,叛逆,生子,出狱,工作,和父亲的隔阂。影片以陈建和的故事串联起整个影片。看似叛逆,不懂世事的陈建和,却很透彻。面对哥哥的死亡,他发了疯的跑,教官将他带入一个充满绿色的房间中。他说,“哥哥这辈子很厉害,厉害到这辈子只做错一件事,就是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。”绿色将人物的内心展示出来,在《不懂色彩,不懂电影》这本书中,作者认为,绿色是一种分裂的颜色。渴望、叛逆、理解、懦弱、承担都集中在陈建和身上,其实很多人是像陈建和的,身体里住着不同的自己!
陈妈。陈妈是传统女性的形象,隐忍,为家庭付出,母性的包容!印象里最深刻的两段戏,第一段是小玉的阿姨问陈妈,“陈建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”陈妈说了陈建和很多叛逆的事情,小玉阿姨说:“将小玉交给他我能放心吗?”陈妈说,“正因为如此,我可以陪着你一起不放心。”过肩镜头,镜头慢慢推进,从近景到特写再到大特色,即使经历过这么多事情,陈妈的眼神依旧温柔。第二段印象深刻的是,陈妈和陈爸从墓地出来后,站在山顶说的那段话。陈妈认为,陈爸作为父亲太过于苛刻,对小儿子太过于冷漠!当陈爸很平静的说出杀死菜头的事情的时候,导演用的是声画不对位,用陈妈的崩溃与陈爸的冷静作对比,将悲剧的情绪推向极致!
大儿子陈建豪。选择最后一个写他,有一些复杂的情绪在。“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是太阳,不论维度高低,每个地方一整年中,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,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,那天太阳很大,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,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,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,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,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,但是我环顾四周,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,包括你、我弟、甚至是司马光,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,可是我没有水缸,没有暗处,只有阳光,24小时从不间断,明亮温暖,‘阳光普照’ ”。无论是司马光的故事,陈建豪的话还是结尾特别感谢中出现袁哲生先生的名字,好像明白了他为何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。
无论是从袁哲生的书《寂寞的游戏》还是《阳光普照》中,自己重新对阴影和“躲”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。从小到大,陈建豪都是活在周围人的期待中,父母眼中的成绩优秀的孩子,温柔,长相好,必然也要考到医学院。他者眼中,自己是一个“完美人”,所以的人都可以喘息,都可以站在阴影中“躲”一阵,只有自己不可以,他必须将自己暴露在所有的期待和爱中。他想的永远都是别人,敏感所有的人。正是这些东西,也成为“压死”他所有的稻草。
知道阳光耀眼,但暂时“躲”在阴影中,才能更坦荡的站在阳光下。其实我觉得“躲”不再是逃避,它是将自己暂时放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,这个地方允许自己哭泣,伤心,撕开伤疤。它也可以是“躲”在爱人、朋友的拥抱中,希望我们都能幸运的遇到那个可以让我们“躲”的人。
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方面就是,它深扒了很多中国传统家庭中所缺乏的因素——沟通。大儿子面对父亲每年都送的笔记本,知道父亲的期待,但却没有说出自己内心;小儿子是渴望父爱,自知自身却无法满足父亲的要求。当父亲在阳光下说出坦白自己时,我觉得可惜,如果我们都可以好好沟通,那是不是很多悲剧就会避免?
影片中所探讨人性中软弱、绝情、凶狠、欲望,这些都是生命中的裂缝,因为这些裂缝,阳关洒进来的时候,它所出现的是温情、包容和爱!
Copyright © 2008-2022